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先秦公羊高的《吴子使札来聘》 全文: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参考注释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季子 〈方〉∶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 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