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赓的《平水神祠歌》 全文:黄河如丝导昆崙,万里南下突禹门。
 支流潜行天地底,派作八道如霆奔。
 吾闻川真岳灵有真宰,况乃利泽开洪源。
 龙神窟宅瞰平野,千古庙貌何雄尊。
 深林含蓄雷雨润,冷殿似带波涛痕。
 我来南州走尘坌,执热未濯忧思烦。
 试斟百洌洗肝肺,一勺注腹清且燉。
 悠然晞风坐东庑,倏见绘画如飞骞。
 仙宫华裾乘朱轩,旗纛掩蔼蛟伏辕。
 雷公电母踏烟雾,天吴海若驱鼍鼋。
 何时借取霹雳手,倒挽银汉清干坤。
 庙前老翁顾我语,孺子未易排天阍。
 何为高论乃如此,一笑春风满面温。
 是时三月游人繁,男女杂还箫鼓喧。
 骞茭沈玉笑灵贶,割牲酾酒传巫言。
 巫言恍惚庙扉盖,拜手上马山烟昏。
 
 名句书法欣赏 是时三月游人繁,男女杂还箫鼓喧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三月(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游人 见“游客” 男女(1) 男女性的统称 男女老幼 (2)  〈方〉∶儿女的统称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