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 全文: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余日。 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参考注释从子 侄子 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读书(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未尝(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一日(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