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褒奏归廷议,桓楹表国恩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吴当的《浦江郑氏义门》 全文: 参考注释廷议(1).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时 匈奴 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 (2).指朝廷上的议论。 清 李慈铭 《庚午书事》诗:“夷酋方丧魄,廷议急和戎。” 桓楹(1).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孔颖达 疏:“桓,大也。楹,柱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桓楹,天子、诸侯葬时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穿繂索,悬棺而下,取其安审,事毕即闭壙中。” (2).华表。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桓楹者,即今之华表也。” 国恩指封建时代王朝或君主所赐予的恩惠。《后汉书·来历传》:“ 耿宝 託元舅之亲,荣宠过厚,不念报国恩,而倾侧姦臣。” 晋 李密 《陈情事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旧唐书·李德裕传》:“孜孜夙夜,上报国恩。”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