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呜呼百年半,赍志遂沈泉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几的《挽晁恭道侍郎二首》 全文: 参考注释呜呼(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赍志亦作“賷志”。怀抱着志愿。 唐 黄滔 《祭崔补阙文》:“賫志殁地,其痛何如?” 明 张景 《飞丸记·盟寻泉石》:“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寃賷志,如 汉 代 韩 彭 。” 林基路 《囚徒歌》:“但见忧国伤时之士,赍志含愤赴刑场。” 齎志:谓怀抱着志愿。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齎志没地,长怀无已。” 宋 晁补之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之一:“清世急贤千载事,白头齎志一州麾。” 清 万邦荣 《偶感》诗:“ 卧龙 思復 汉 ,齎志何曾申。” 沈泉亦作“沉泉”。1.指深渊。比喻险境。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泉。” 丁晏 铨评:“《志注》作‘渊’, 唐 人避讳改渊为‘泉’,当作‘渊’为是。” (2).犹言没入深渊之中。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飞献玉,沉泉笑探珠。” 唐 黄滔 《水殿赋》:“穿河彰没地之象,泛水示沉泉之丑。”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