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吴舜举的《寄淳安徐大年》 全文:歙南山去一百里,秋尽春来信不闻。
 昔日登楼同听雨,今年幽谷饱看云。
 管宁岂是辽东客,伯乐曾空冀北群。
 安得俗尘长谢却,挟书林下共朝曛。
 
 参考注释俗尘(1).人间。 唐太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对此留餘想,超然离俗尘。” (2).世俗人的踪迹。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餘玄度得相寻。” 宋  司马光 《邵兴宗南园草盛不翦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元功 诗云……市朝甚邇俗尘远,土产虽少人烟繁。” (3).比喻世俗的偏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集·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回编者的对于主角 阿Q 所说的绍兴话,取了这样随手胡调的态度,我看他的眼睛也是为俗尘所蔽的。” 长谢(1).长辞;永远离开。 南朝  梁  江淹 《与交友论隐书》:“请从此隐,长谢故人。” 唐  陈仲师 《鹊始巢赋》:“游嬉遂邻于清籞,窘束长谢其雕笼。” (2).死亡的婉辞。《梁书·张缅传》:“文筵讲席,朝游夕宴,何曾不同兹胜赏,共此言寄。如何长谢,奄然不追。” (3).指消逝。《南史·任昉传》:“哲人云亡,仪表长谢。” 书林 藏书多的地方 览书林,阅篇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