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普的《太极诗上范天碧侍郎》 全文:涵涵六合八肱裹,类聚化生何可纪。
 固然两人阴与阳,大要一个不得已。
 所从无声亦无臭,所出如彼复如此。
 成象效法森目前,大自三才小一虮。
 形样度数各有极,体段一一无偏倚。
 纇疵痕迹毫发空,可惊可怪复可喜。
 参如交错天然文,不断去来川上水。
 尧舜得之御黄屋,不动脚手万物理。
 孔颜得之洗其心。
 四时收夜同行止。
 盖缘道理元如斯,无非礼义当然耳。
 就中发出太极来,万化一丸而已矣。
 眼看手搏漠无有,一日无之天地毁。
 片时俄顷不可离,万古千秋长不死。
 静为体而动为用,来为神兮去为鬼。
 不离於物仍犹尊,并行不僭光同体。
 但从化上识中庸,立见源流彻精髓。
 自从夫子系周易,千古百年没荆杞。
 一朝道在九疑下,红轮扶出咸池洗。
 不私其有以示人,意与朋类同甘美。
 隋珠夜光翻不幸,操刀按剑如蠭起。
 唇焦口燥朱晦翁,至今无柰龙无耳。
 终然性在天地间,臭味不患无兰芷。
 文正有孙已佳绝,混沌相识尤奇伟。
 震泽天台合清秀,洞见无终与无始。
 一笑相逢武夷足,菊花未老梅含蕊。
 共在在生不息中,思入遥天碧万里。
 金城铁壁私家学,一言半句俘其垒。
 断槎枯卉晚未生,睡魔辟易面沃水。
 世间无限扫复生,无事生事杂且猥。
 一天一地珠为丸,注疏陋儒足加箠。
 愿公多与说无外,庶使苍生安六礼。
 
 参考注释唇焦口燥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脣焦口燥:口唇干燥。形容费尽口舌以致疲倦。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脣,一本作“ 唇 ”。参见“ 口燥唇乾 ”。 至今(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无柰见“ 无奈 ”。 无耳(1).没有听觉器官。《文子·上德》:“鱉无耳而目不可以蔽,精於明也。” 汉  扬雄 《法言·问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 (2).古代传说的一种野兽。即混沌。《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神异经》:“﹝ 崑崙 西有兽,﹞名曰浑沌,一名无耳,一名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