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一·陆平原(羁宧)机》 全文: 无能远营道,方将近托身。 博望既承命,桑梓当辞亲。 去去遵北渚,遥遥眷南津。 脩途束鞶厉,轻车越梁陈。 朝为田野民,暮为讲读臣。 承华多俊髦,率昔邹枚人。 追随颇自惭,俯仰向三年。 仆夫驾我车,散虑循洛川。 因之望故乡,纷纡莽秋烟。 沉思郁谁语,慨叹私自怜。 抗怀二疏传,超哉非偶然。
参考注释无能 毫无能力 腐败无能 营道研习道艺。《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孔颖达 疏:“营道同术者,谓经营道艺同齐於术……营道同术,据所习道艺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希世无高符,营道无烈心。” 唐 储光羲 《荐玄德公庙》诗:“表微在营道,明祀将祈年。” 将近 将要接近某数字或情况 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托身(1).寄身;安身。 唐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宋 孔平仲 《西行》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 吴氏 。” 郑振铎 《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 (2).犹托生。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 柳 ,一个姓 张 。”参见“ 托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