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复的《过兴德寺》 全文: 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欹到寺石灯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心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名句书法欣赏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老僧(1).年老的和尚。 唐 韩愈 《与孟简尚书书》:“ 潮州 时,有一老僧号 大颠 ,颇聪明,识道理。” 宋 陆游 《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復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僧。” 清 郑燮 《题画兰二十一则》之七:“昔游 天目山 ,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称。《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为儿,以报盖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送客 为客人送行 静境(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何遽 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何遽不为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