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诗声鸾凤鸣,众作扫蛙蛤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回的《读孟君复赠岳仲远诗勉赋呈二公子》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诗声(1).指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 郑 ,自此阶矣。” (2).作诗的名声。 宋 陆游 《遣兴》诗:“酒量愁翻减,诗声老转低。” (3).吟诗的声音。 清 龚自珍 《辛巳除夕与彭同年蕴章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读之竟夜遂书其卷尾》诗:“雪色憺恩怨,诗声破苦空。” 凤鸣(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2).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 宋 吴坰 《五总志》:“白屋同愁,已失凤鸣之侣;朱门自乐,难容乌合之人。”参见“ 凤鸣朝阳 ”。 众作诸作品;诸作家。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逮 李陵 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託,非尽 陵 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韩愈 《荐士》诗:“ 齐 梁 及 陈 隋 ,众作等蝉噪。” 逯钦立 《汉诗别录·辨伪》:“準此二语,衡此众篇,而后知 李陵 众作,固为 东汉 季叶之产物矣。” 蛙蛤即蛙。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强号为蛙蛤,於实无所校。” 清 黄遵宪 《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蛙蛤相呼祇取闹,蛟螭攫人先染腥。”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