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释妙声的《圭复庵贫乐斋》 全文: 贫非乐也,乐惟道义。 匪哲弗居,孰云细事。 室如悬磬,俯仰无愧。 终身欣然,何忧何惧。 矧伊吾人,宗自西方。 一饭候晷,三宿于桑。 彼上人者,如圭如璋。 肆求懿德,其居允臧。 载瞻其居,有琴有书。 亦有嘉宾,来与我娱。 草衣藜羹,屡空晏如。 从吾所好,有乐只且。 往有钟鼎,弗慎弗守。 彼有荣观,弗图弗究。 沦胥以亡,亦孔之丑。 我作是诗,以咏座右。
参考注释一饭(1).一餐饭。《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復加一饭则脱然愈,復损一饭则脱然愈。”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五:“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常以世道兴废为己重负,一饭不顾私,忧时如家,忧人如身。” 清 钱谦益 《张凤翼授文林郎制》:“其属城下邑父老子弟,皆 高帝 丰沛 故人之遗也,朕岂能一饭置之哉!” 三宿(1).进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 (2).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 ,是何濡滞也?” 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参见“ 三宿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