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关中地平草木短,尽日散漫游忘归
释义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张耒的《再和马图》

全文:
我年十五游关西,当时惟拣恶马骑。
华州城西铁骢马,勇士十人不可羁。
牵来当庭立不定,两足人立迎风嘶。
我心壮此宁复畏,抚鞍蹑镫乘以驰。
长衢大呼人四走,腰稳如植身如飞。
桥边争道挽不止,侧身逼坠壕中泥。
悬空十丈才一掷,我手失辔犹攒蹄。
回头一跃已在岸,但见满道人嗟咨。
关中地平草木短,尽日散漫游忘归
驱驰宁复受鞭策,进止自与人心齐。
尔来十年我南走,此马嗟嗟入谁手。
楚乡水国地卑污,人尽乘船马如狗。
我心未老身已衰,梦寐时时犹见之。
想图思画忽有感,况复慷慨吟公诗。
达人遇境贵不惑,世有尤物常难得。
宁能使我即无情,搔首长歌还叹息。

名句书法欣赏

张耒关中地平草木短,尽日散漫游忘归书法作品欣赏
关中地平草木短,尽日散漫游忘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中地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管子·乘马》:“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后汉书·仲长统传》:“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 李贤 注:“上田已耕,唯中地以下未也。”

(2).中原;中国。《魏书·崔浩传》:“ 太祖 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艷,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

(3).中心;中央。 南朝 陈后主 《洛阳道》诗之三:“建都开 洛 汭,中地乃城阳。”《旧唐书·礼仪志一》:“立秋后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地,祭 黄帝 。”

(4).指中部地区。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两 广 总督檄以兵控两省中地。”

(1).适应各种土壤。《周礼·考工记·车人》:“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郑玄 注:“中地之耒,其疵与直者如磬折,则调矣。”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曰:“中地谓无不宜也。宜坚不宜柔,宜柔不宜坚为不中地;利推不利发,利发不利推为不中地。”

(2).指命中之处。《庄子·德充符》:“游於 羿 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3).及至于地。《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铸器,金踊跃於罏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尽日

(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 唐 郑璧 《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

(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

终日,整天。 明 陈子龙 《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漫游

随意游玩

漫游世界

忘归

(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 左思 《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 李周翰 注:“忘归,矢名。”

随便看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6 7: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