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意悠扬,气轩昂,天风鹤背三千丈,浮生大都空自忙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刘时中的《【中吕】山坡羊_与邸明谷孤》 全文: 参考注释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 悠扬的歌声 轩昂(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强*暴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风鹤(1).形容疑惧惶恐,自相惊扰。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若轻为移蹕,则风鹤频惊,臣罪谁諉?”《明史·熊廷弼传》:“乃仓皇风鹤,偕 化贞 并马入 关 。” 清 黄宗羲 《辩野史》:“而羣小自为风鹤者,则有二节。” (2).指战争的消息。 清 顾炎武 《与汤圣弘书》:“向有栖跡 华山 之愿,因烽火*乍传,暂居 汾 曲。近者风鹤稍寧,而 关中 二三君子重理前説,将建考亭书院。” 清 陆云标 《庚申岁陈墓镇记略》:“乃警魂未定,风鹤频闻。” 叶圣陶 《乡里善人》:“甲子之岁, 吴 越 构兵。风鹤频传,闔邑惶恐。” 千丈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浮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絃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閒愁闷。” 茅盾 《追求》三:“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大都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空自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