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廌的《习家池诗》 全文:言登岘椒亭,南望高阳池。
 习君汉彻侯,种鱼千石陂。
 川光涵翠阜,倒影媚清漪。
 伊昔典午世,山公已游嬉。
 子孙安在哉,独乐宁可期。
 萧萧宰上木,长风荡余悲。
 
 名句书法欣赏 萧萧宰上木,长风荡余悲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长风(1).远风。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长风,远风也。” 唐  杜甫 《龙门阁》诗:“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 (2).暴风;大风。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引《兼明苑》:“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十:“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 余悲悲伤无已;无尽的悲痛。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三:“亲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五:“ 马公 述 孔 业,託始有餘悲。” 郭沫若 《夏完淳》下:“此二书至今读之颇有余悲,且屡读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