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挹清芬室得句》 全文: 东湖水深鲜滋苇,西湖水浅多种莲。 所以涉江采芙蓉,一再成咏藻鉴悬。 堂之温室接左侧,向曾名曰挹清芬。 兹来薰风方夏五,兼之逢闰候尚寒。 绿蒲白芷近茁岸,湖中荷叶方田田。 凭牖清芬何自挹,徒教孤负其名贤。 比及盛开当六月,山庄欣对五沃妍。 然而清芬亦此室,付以七字为周旋。
参考注释薰风(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方夏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后汉书·董卓传赞》:“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李贤 注:“方,四方;夏,华夏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方夏之族,自 科派利 考见石刻,订其出於 加尔特亚 。” 兼之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他刻苦用功,兼之有人指导,所以进步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