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徵君遂偃蹇,乃复肯见过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彭的《次环中韵兼示蔡安叔》 全文: 参考注释徵君征士的尊称。《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 宪 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韩康》:“亭长以 韩徵君 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 五代 张观 《过衡山赠廖处士》诗:“未向 漆园 为傲吏,定应明代作徵君。” 清 戴名世 《李烈妇传》:“其曾大父曰 钟元 ,在 明 天启 、 崇禎 间,以气节名於时,屡被徵召不出,天下所称 孙徵君 者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中国 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参见“ 徵士 ”。 偃蹇(1) 高耸 (2) 骄横;傲慢 惧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那些督抚贵人点了点头,他就得意的了不得,从此就故作偃蹇之态去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 困顿;窘迫 叔宝道:“小弟当时偃蹇。——《隋唐演义》 (4) 形容委曲婉转的样子 见过谦辞。犹来访。 宋 欧阳修 《与苏丞相书》:“清明之约,幸率 唐公 见过,喫一椀不托尔,餘无可以为礼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紫垣甚近,黄阁非遥,僚友见过,幸低声笑语。”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