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彭元逊的《月下笛》 全文:江上行人,竹间茅屋,下临深窈。
 春风袅袅,翠鬟窥树犹小。
 遥迎近倚,归还愿、分付横枝未了。
 扁舟却去,中流回首,惊散飞鸟。
 重踏新亭屐齿,耿山抱孤城,月来华表。
 鸡听人语,隔江相伴歌笑。
 壮游历历,同高李、未拟诗成草草。
 长桥外,有醒人吹笛,并在霜晓。
 
 名句书法欣赏 扁舟却去,中流回首,惊散飞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却去亦作“却去”。后退;离去。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娇儿不离膝,畏我復却去。” 明  王世贞 《将军行》:“今年胡却去,好復开茅土。” 中流(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惊散受惊而逃散。《晋书·姚泓载记》:“ 道济 率 王敬 、 沉林子 等逆衝 绍 军,将士惊散。” 南朝  梁武帝 《古意》诗之一:“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卒凶暴恣行……畏罪惊散,欲为乱。” 茅盾 《子夜》十七:“直到 吴荪甫 汽车上的喇叭在大门外接连叫了两次,门房里那一伙男女方才听到。牌局立刻惊散了。” 飞鸟(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