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革弊深应体民隐,董媮兼欲恤丁艰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赐漕运总督杨锡绂》 全文: 参考注释革弊革除弊害。《宋史·唐恪传》:“革弊当以渐,宜择今日之所急者先之。”《辽史·礼志一》:“变通革弊,与时宜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有司分考》:“革弊而反以滋弊,釐姦而重以为姦,似非计之得者。” 民隐民众的痛苦。《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韦昭 注:“隐,痛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晋书·周光传》:“ 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初以秘书丞 吕 公 大忠 为副使,命下, 大忠 丁家艰,詔起復未行。” 明 陈恂 《余庵杂录》卷下:“及临期, 徐 丁艰不入闈,而 夏 於是科获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 魏 党暴横之时,我丁艰未起,何曾伤害一人。”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