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殿中坐大士,洞里天龙宴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朝阳洞》 全文: 参考注释中坐(1).宴会中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坐,酒酣将出。”《晋书·祖逖传》:“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 (2).座中;座间。《文选·江淹<拟颜延之侍宴>诗》:“中坐溢朱组,步櫩簉琼弁。” 吕延济 注:“中坐,谓座中也。”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清 纳兰性德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词:“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 (3).谓放置在当中。 晋 左思 《蜀都赋》:“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垒中坐,肴槅四陈。” (4).谓坐在半路上。《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 吕延济 注:“中坐,半山坐也。” 指星犯帝座。《史记·天官书》:“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羣下从谋也。”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祸福之形见也。” 大士(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来,区区汝何攻? 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 (4).对高僧的敬称。 宋 苏轼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儼然,即之也温,是惟 寳觉 大士之像。” 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天龙(1).天上的龙。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叶公 子高 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四向。” (2).佛教语。谓诸天与龙神。《法华经·序品》:“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经》卷上:“三名天龙,四名天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县 境。产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部·蜈蚣》。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