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垂衣端拱理,四海声教通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春夜偶成》 全文: 参考注释垂衣见“ 垂衣裳 ”。 端拱(1).正身拱手。指恭敬有礼,庄重不苟。《庄子·山木》:“﹝ 孔子 ﹞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 颜回 端拱还目而窥之。”《晋书·隐逸传·张忠》:“冬则緼袍,夏则带索,端拱若尸。”《南史·王球传》:“ 王弘 兄弟贵动朝廷, 球 终日端拱,未尝相往来。” 清 刘大櫆 《下殇子张十二郎圹铭》:“每垂髫自内庭徐徐行至学舍,北向端拱立,长揖乃就坐。” (2).指帝王庄严临朝,清简为政。《魏书·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唐 欧阳詹 《珍祥论》:“即虐如 秦皇 ,虽车辙遍于宇内,不如 太宗 端拱於堂上也。”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以端拱之尊比义,取产泽之灵合符。” (3).谓闲适自得,清静无为。《晋书·阮孚传》:“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四海(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声教声威教化。《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汉 班固 《东都赋》:“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国学试风化下》诗:“英明高比日,声教下如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国初声教所被,固宜保塞称藩者,享王恐后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参与文治声教的事业,我们理当从命。”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