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涧壑诚泬㵳,松篁复萧飒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鸣玉濑》 全文: 参考注释涧壑(1).溪涧山谷。 南朝 梁 孔焘 《往虎窟山寺》诗:“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 宋 苏轼 《虎丘寺》诗:“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作诗多有佳句,其《过潁亭》云:‘九山西络烟霞去,一水南吞涧壑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贼皆溃散,坠涧壑死者无算。” (2).指隐居处。 明 陈济生 《怀友》诗:“烟霞共照鬚眉色,著述堪娱涧壑心。”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诗:“忽下弓旌召,难为涧壑留。” 松篁(1).松与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池中起钓臺,池北亭, 郁 墓所在也,列植松篁於池侧。” 前蜀 韦庄 《春愁》诗:“后庭人不到,斜月上松篁。”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题赵兼善龙图东山小鲁亭》词:“快满眼,松篁千亩。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2).比喻坚贞的节操。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壮志清 河 洛 ,交情重 太行 。风涛为砥柱,冰雪见松篁。” 萧飒(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 陈羽 《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成都 乱罢气萧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 清 狄亿 《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 (3).稀疏;凄凉。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下视 瑶池 见 王母 ,蛾眉萧颯如秋霜。” 宋 陆游 《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独立濛濛细雨中。” 元 郝经 《巴陵女子行》:“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颯天为愁。” (4).萧洒自然。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态,萧颯尽得风烟情。”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