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功行素超三界外,姓名清彻九重天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柯庭坚的《赠妙靖鍊师》 全文: 参考注释功行(1).功绩和德行。《后汉书·杨震传》:“今 瓌 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士大夫功行。” (2).僧道等修行的功夫。 唐 吕岩 《五言》之十五:“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司花女 道:‘ 秋先 ,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陶松云》:“吾弟子三十餘人,皆在下界,汝其一也。今命汝以度人为功行,汝其慎之!” 三界(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姓名人的姓氏和名字 清彻(1).清静明朗。《世说新语·言语》“ 温 曰: 嶠 虽不敏” 刘孝标 注 晋 虞预 《晋书》:“ 嶠 字 太真 , 太原 祁 人,少标俊清彻,英颖显名。”《南史·张融传》:“ 融 形貌短丑,精神清彻。”《书·洪范》“视曰明” 唐 孔颖达 疏:“视必明於善恶,故必清彻而审察也。” 明 李东阳 《嘉禾姜封君哀辞》:“﹝ 嘉禾 ﹞内秉刚毅,外鍳清彻。” (2).清而透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水甚清彻。”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看 焕之 有一双敏锐而清彻的眼睛。” (3).清脆;清晰。多形容音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造笙》:“遇吹时,飞沙於中激扬,声愈清彻。”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凡人耳有灵响……其后听於静中,若铃声远闻,耆年之后,愈觉清彻。”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只有打出来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声音,在初*夜的寂静中清彻地作响。” 九重天(1).古人认为天有九层,因泛言天为“九重天”。《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引 宋善威 诗:“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李瑛 《我们的飞机》诗:“等信号,一步跨上九重天,回头看,全国人民望着你!” (2).指帝王或朝廷。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 潮阳 路八千。” 宋 晏殊 《浣溪沙》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覲九重天。”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稳请受着九重天雨露恩和宠。”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