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四象内、只用澄鲜,湛湛源流端正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王哲的《瑶台月 其中疑有脱误》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四象(1).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易·繫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又《繫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一说指金、木、水、火。体现于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见《易·繫辞上》 孔颖达 疏。 (2).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3).指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4).指阴、阳、刚、柔或吉、凶、悔、吝。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 (5).指暇、顺、雍、嘉四种治政要求。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6).指六书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体。 清 方以智 《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 曰:六书当分六体。 班固 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 澄鲜清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金 元好问 《丙辰九月十六日挈家游龙泉》诗:“风色澄鲜称野情,居僧闻客喜相迎。” 郁达夫 《迟桂花》:“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 湛湛(1).露浓貌。《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毛 传:“湛湛,露茂盛貌。”《初学记》卷十三引 三国 魏 王肃 《宗庙颂》:“湛湛甘露,济济醴泉,或涌於地,或降於天。” 明 何景明 《甘露颂》:“湛湛瀼瀼,既涂既溽。” 清 孙枝蔚 《贫农夏日吟》:“露湛湛兮晨出,月高高兮夜归。” (2).深厚貌;浓重貌。《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妬被离而鄣之。” 王逸 注:“湛湛,重厚貌。”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示诸生》诗:“湛湛嘉树阴,清露夜景沉。” 宋 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词:“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3).聚集貌。《楚辞·九辩》:“乘精气之摶摶兮,騖诸神之湛湛。” 朱熹 集注:“湛湛,厚集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輵以方驰。” 颜师古 注:“湛湛,积厚之貌。”《晋书·挚虞传》:“前湛湛而摄进兮,后僸僸而方驰。”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运天宫之法驾,啟天路之威神……湛湛奕奕,轔轔赫赫。” (4).水深貌。《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王逸 注:“湛湛,水貌。” 南朝 梁武帝 《逸民》诗之十一:“巖巖山高,湛湛水深。” 清 陈廷敬 《渡江见焦山有作怀林吉人》诗:“只有思君日夜心, 长江 湛湛东流水。” (5).清明澄澈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庾肃之 《水赞》:“湛湛涵渌,清澜澄濬。”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之三:“秋夜紫兰生,湛湛明月光。”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湛湛青天则俺识,三十六丈零七尺。” 明 无名氏 《华筵趣乐谈笑酒令·讥争坐席》:“诗曰:‘秋波湛湛甚分明,识书识宝识金银。’” 田汉 《关汉卿》第七场:“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6).深切貌。 唐 皇甫湜 《伤独孤赋》:“涕浪浪以相接兮,痛湛湛而不移。” 源流(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端正(1) 姿势挺直 坐得端正 (2) 在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的 五官端正的人 (3) 端正思想 (4) 正派;正确 品行端正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