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命于新建石塘尾柴塘内接筑石塘越范公塘直抵乌龙庙即以范公塘为外护之土塘诗以志事》 全文: 江南范公堤,久传仲淹义。 浙省范公塘,乃自承谟置。 一家两大工,先后勤民事。 在浙斯言浙,石坚土易溃。 迩年沙北坍,回澜噭齧恣。 范塘东北尾,内奰已有事。 沉舟下石篓,幸保目前计。 盐仓石塘建,继此诚当议。 柴塘补范公,率以允大吏。 兹来细斟酌,建石难再迟。 发帑五百万,分年物料备。 一如章庵东,外柴内石暨。 柴即代坦水,柴接土塘比。 土内石相倚,乌龙庙齐至。 永矣保杭城,千年安晏遂。 六巡塘事毕,五字始终志。
参考注释迩年犹近年。《宋史·度宗纪》:“邇年近臣无谓引去以为高,勉留再三,弗近益远,往往相尚,不知其非义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贵后拜师》:“又如邇年之礼达观者,俱耆夙名公,持鉢捧锡,备高足之列。”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漕粮新弊》:“邇年粮户米色,迥胜於前。” 回澜回旋的波涛。 南朝 梁 沉约 《日出东南隅行》:“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 (1).回旋的波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 清 程岫 《子夜歌》:“水去有迴澜,何时得郎返。” (2).波涛回旋。《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褚爽 《禊赋》:“川迴澜以澄映,岭插崿以霏烟。” (3).喻挽回局势。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刼灰 五代 孰扶衰, 花蕊 《宫词》晚出疑。居士迴澜嗟力薄,昇平仅得 谢 家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