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洋的《近冬至祭肉未给因叙其事》 全文: 去年至日犹从俗,今年至日曾无肉。 食无脔炙情勿伤,祭不毛血贫太酷。 起与妇谋宜早计,我典春衫君前髻。 但得豚肩略揜豆,敢事三牲共日祭。 妇将捩发犹忸尼,请君凭几听致词。 所闻奉祀贵戾洁,诚果不立丰何为。 自为君为今有年,君家俭千相流传。 以其所养昔固尔,称所丰俭今宜然。 况闻隆杀古有制,礼贵视时成恺悌。 顺成八蜡乃得通,圣治功成方飨帝。 方今大礼曾未充,仓廪不与昔日同。 无财无田不可祭,子有笾豆那能丰。 且求远去酌行潦,在野不应嫌薄少。 待得故乡兵马空,共买羔羊荐清醥。
参考注释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笾豆(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 (2).借指祭仪。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 与 周时赞大行相似。” 那能方言。怎么样。 出处: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凡诸形状皆谓之态,亦谓之能; 苏州 问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态字,犹通语言曾(俗作怎)么样矣。” 例句:殷夫 《监房的一夜》:“ 小王 说:‘老和尚后来那能了呢?’说着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