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直前论奏极精神,柱下霜髯侍从臣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任希夷的《德寿宫即事六首》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直前(1).径直向前。《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 冯倢伃 直前,当熊而立。”《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仁 径渡沟直前,衝入贼围。”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詬虏帅失信。” 李石曾 《无政府说》:“革命者,直前不息,勇往不倦,质言之,大千世界进化之大关键也。” (2).太子府内官名。《陈书·胡颖传》:“﹝ 胡颖 ﹞ 梁世 仕至 武陵国 侍郎,东宫直前。” 论奏指官吏上奏,论述自己意见。《新唐书·刘仁轨传》:“ 河南道 安抚大使 任瓌 上疏有所论奏, 仁轨 见其稾,为窜定数言。” 宋 王安石 《论馆职札子》之二:“若陛下以臣前所论奏为合於义理,即乞悉置此九人者以为三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因以论奏之言,附载各书之下。”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柱下(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霜髯白色胡须。 宋 苏轼 《赠岭上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元 刘因 《次人韵》:“世上闲愁浑几许,而今青镜满霜髯。” 明 刘基 《寒夜》诗:“风物自应随律转,霜髯争得见春消?” 侍从指在帝王或官吏身边侍候卫护的人 陛下在他的侍从簇拥下走向祭坛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