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山川之灵载望秩,僭伪讵可同时论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安诚的《白帝庙》 全文: 参考注释山川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望秩谓按等级望祭山川。《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 孔 传:“ 东岳 诸侯竟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谓五岳牲礼视三公,四瀆视诸侯,其餘视伯子男。”《汉书·王莽传中》:“伏念予之皇始祖考 虞帝 ,受终 文祖 ,在璇璣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徧于羣神,巡狩五岳,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明 宋濂 《游锺山记》:“按《地理志》, 江 南名山唯 衡 、 庐 、 蒋 。 蒋山 固无耸拔万丈之势,其与三山并称者,盖为望秩之所宗也。” 僭伪(1).指越礼不轨之事。《后汉书·孔融传》:“是时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丘诗》:“独是 张士诚 有 浙右 时,羣彦多受其宫, 青邱 独屏居 吴淞江 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 白寿彝 《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讵可岂可。《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詎可知,而闭长者乎?”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传》:“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节他适!” 同时(1) 同时代;同一时候 同时发生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2) 并且 任务艰巨,同时时间又很紧迫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