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皮日休的《游栖霞寺》 全文: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参考注释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上月(1).上弦月。 南朝 梁 刘孝绰 《饯张惠绍应令》诗:“鲜云积上月,冻雨晦初阳。” (2).前月。《红楼梦》第二回:“我这女学生名叫 黛玉 ……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 鸿甫 的老婆,上月在 上海 死了,所以 景翼 穿了重孝。” 丁玲 《奔》:“上月不知怎的,他眼一花,只听见一声喊,他就昏倒在地上。” 相对论(1) (2) 艾伯特·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是等效的,物体的质量随递增的速度而增加 (3) 一种关于文化的理论,认为价值、伦*理标准、社会准则的社会性体系,应该被人看作是和它们特定的历史发展的文化结构必然有关的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