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吴居厚的《与部使同游司空山》 全文: 王官身已达,所悦多纷华。 区区朝与市,轻暖事穷奢,我公味沖澹,止乐山水嘉。 肩舆靡厌寻,谢兴无津涯。 杖藜适意游,野径穿迂斜。 回忆挂冠时,息此避喧哗。 骨相有神仙,得道成全家。 遗迹富览观,高步淩烟霞。 静中白日长,玉宇清风赊。 睹兹神圣迹,喟然兴叹嗟。
名句书法欣赏 杖藜适意游,野径穿迂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杖藜(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适意(1) 舒适 房子宽敞明亮,住得很适意 (2) 适合心意 他为这种适意的幻想所包围,觉得其中的乐趣在招引他。——《堂吉诃德》 野径亦作“ 野逕 ”。村野小路。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野径既盘紆,荒阡亦交互。” 宋 方岳 《梦寻梅》诗:“野逕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清 郝明龙 《乙未》诗:“乘便小舠看钓去,偶来野径得花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