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燕鸿相背发,泾渭一生分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泂的《秋风》 全文: 参考注释燕鸿(1).燕为夏候鸟,鸿为冬候鸟。因多以喻相距之远,相见之难。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一:“风霜一夜燕鸿断,唱作 江 南祓禊天。” 南唐 冯延巳 《芳草渡》词:“燕鸿远, 羌 笛怨,渺渺澄波一片。” 宋 苏泂 《雨中花·怀刘改之》词:“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去后瑶草歇,来鸿去燕遥相望。鸳鸯不得双,燕鸿天一方。” 清 厉鹗 《筠谷见和移居诗奉赠》之一:“燕鸿踪跡十霜餘,谁道今来慰索居。” (2).指书信。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寳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燕 地的雁。泛指北雁。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 越 燕喜海日, 燕 鸿思朔云。” 相背亦作“ 相倍 ”。1.互相背叛。《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论》:“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 (2).相违;相反。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简与礼相背,嬾与慢相成。” 唐 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入蜀》诗:“檣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泾渭(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一生整个生命期间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