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
释义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陆九渊的《挽石子重》

全文:
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
今以京秩授,糜至无贤愚。
州家督版帐,殿最视所输。
况乃积弊久,宿负堆文符。
老奸乘仓皇。
阴拱为师模。
民穷敛愈急,吏饱官自癯。
天子为焦劳,宵旰思良图。
高选部使者,庶使德意敷。
石君在荐剡,闻者皆欢愉。
不知何方民,凋瘵迟君苏。
君丞固安日,岁旱当蠲租。
县白如故事,守怒牢睢盱。
赖君争之力,意得所请俞。
揭数授里正,俾后不可渝。
又尝宰尤溪,吏辈初闚{闚规换俞}。
首以财匮告,欲辟侵民途。
君乃治税籍,弊蠹穷根株。
简易以便民,上下交相孚。
民自不忍负,岂复烦催驱。
关征且损数,孰谓儒术迂。
使家得此人,黄屋何忧虞。
惜哉不及用,重使吾嗟吁。

名句书法欣赏

陆九渊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书法作品欣赏
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寄命

(1).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 清 钱谦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

(2).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餘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 交州 ,以终餘年。” 唐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宋 曾巩 《邪溪祈雨文》:“今麦苗将槁,稻种未布,而春既尽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则麦必尽死,稻不可种,民将安所寄命乎?” 清 黄景仁 《洞庭行赠王大归包川》诗:“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於此乡。”

(3).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晋书·皇甫谧传》:“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

托孤

以遗孤相托

随便看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