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重读徂徕集》 全文: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 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勉尽三四章,收泪辄忻懽。 切切善恶戒,丁宁仁义言。 如弭子谈论,疑子立我前。 乃知长在世,谁谓已沉泉。 昔也人事乖,相从常苦艰。 今而每思子,开卷子在颜。 我欲贵子文,刻以金玉联。 金可烁而销,玉可碎非坚。 不若书以纸,六经皆纸传。 但当书百本,传百以为千。 或落於四夷,或藏在深山。 待彼谤焰熄,放此光芒悬。 人生一世中,长短无百年。 无穷在其后,万世在其先。 得长多几何,得短未足怜。 惟彼不可朽,名声文行然。 谗诬不须辨,亦止百年间。 百年后来者,憎爱不相缘。 公议然后出,自然见媸妍。 孔孟困一生,毁逐遭百端。 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 所以忠义士,恃此死不难。 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 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於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询求子世家,恨子儿女顽。 经岁不见报,有辞未能铨。 忽开子遗文,使我心已宽。 子道自能久,吾言岂须镌。
参考注释切切(1) 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2) 哀怨、忧伤貌 心切切而内圮 (3) 深切 切切为恨 (4) 恳挚 待我心切切 (5) 务必;必须——多用于书信 切切不可忘记 (6) 用在布告、条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诫 切切此布 (7) 形容声音轻细而急促 以弦切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嘈嘈切切错杂弹。 善恶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丁宁 叮咛,反复地嘱咐 仁义(1) 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