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五迈的《简延平李公足择善》 全文: 昔人重相思,千里且命驾。 我家去游洋,相望缠四舍。 偃息岂不思,吉服讵可借。 惟凭一雁翔,敢望双凫下。 日者闻琴堂,墨绶将解卸。 东阁领群英,胜游当首夏。 惠然访九仙,云物争迎迓。 拂石纳晚凉,秉烛娱清夜。 吉碑共摩挲,吉梦相矜诧。 物色故老言,赤鲤何年化。 题诗富锦囊,仙境为增价。 是地近吾庐,过从何未暇。 初传尚未疑,后信良多讶。 世态如浮云,炎凉更代谢。 高谊定不然,寄声来慰藉。
名句书法欣赏 高谊定不然,寄声来慰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高谊(1) 敬称别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崇高的情谊 高谊薄云 (2) 崇高的信念或行为。也作“高义” 不然(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寄声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慰藉 安慰;抚慰 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后汉书·隗嚣传》 闭目养神,聊以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