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争教始因执新旧,据州遂肆攫萑苻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报剿捕撒拉尔番回志事十韵》 全文: 参考注释争教怎教。 唐 白居易 《遣怀》诗:“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鬢不成霜!” 金 元好问 《雪谷早行图》诗之一:“雪拥云横下笔难,争教万景入荒寒?”《三国演义》第三四回:“髀肉復生犹感嘆,争教寰宇不三分?” 清 纳兰性德 《好事近》词:“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 萑苻(1).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国 多盗,取人於 萑苻 之泽。” 杜预 注:“ 萑苻 ,泽名。於泽中劫人。”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 明 吴承恩 《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盗息萑苻,净扫鼪鼯之跡;讼清枳棘,坐消雀鼠之风。” 清 招广涛 《募兵》诗:“不见萑苻中,流劫日纵横。” (2).指盗贼;草寇。《明史·李俊传》:“尸骸枕籍,流亡日多,萑苻可虑。” 沉昌眉 《和弟》:“攫人无魑魅,御人无萑苻。” 郭沫若 《少年时代·黑猫》:“在宣布独立以后,更由萑苻馀孽一变而为 丰 沛 功臣。” (3).水杨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水杨,蒲杨也,枝劲细纫,作矢用。或言萑苻,亦水杨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水杨》。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