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文珦的《赓李筼房韵》 全文:故国频关梦,春深一到来。
 却因风景异,便棹雨舟回。
 其可忘诸夏,真堪赋七哀。
 天居曾入处,满目旧寒苔。
 
 参考注释诸夏(1). 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 鲁  晋 俱诸夏也。” (2).指 中国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 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郭沫若 《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七哀(1). 魏  晋 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 汉 末。 汉  王粲 、 三国  魏  曹植 、 晋  张载 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文选·曹植<七哀诗>》 唐  吕向 题解:“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隋  江总 《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 唐  杜甫 《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元  萨都剌 《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 (2).泛指多种哀伤。 唐  陆龟蒙 《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