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佐(汝学)的《鸭脚粟》 全文: 五谷皆养生,不可一日缺。 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 茫茫大海南,落日孤凫没。 岂有万亿足,陇亩生倏忽。 初如凫足撑,渐见蛙眼突。 又如散细珠,钗头横曲屈。 草部非所同,谷部颇公共。 乃知天地心,养人非一种。 三月方告饥,催租如雷动。 小熟三月收,足以供迎送。 八月又告饥,百谷青在陇。 大熟八月登,恃此以不恐。 琼民百万家,菜色半贫病。 每到饥月来,此草司其命。 闾阎饱饭饼,上下足酒浆。 岂独济其暂,亦可赡其常。 薏苡名珍珠,虚名误忠良。 荑稗虽可食,苟且充饥肠。 若与此方驾,二物当服厢。 草部在所珍,强名之曰粟。 持此问司穑,可曾在所属。
参考注释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穀小,亦可食。荑,通“ 稊 ”。《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明 高攀龙 《重锲<近思录>序》:“植五穀者,下种既真,培之溉之,熟可计时而待;匪是,是种荑稗而欲其为五穀也。” 清 唐孙华 《恺功侍读用予赠夏重原韵有诗寄怀次韵答之》:“驱车 齐 鲁 郊,平田半荑稗。” 苟且(1) 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苟且偷安 (2) 敷衍了事;马虎 因循苟且 他做翻译,一字一句都不敢苟且 (3) 不正当的(多指男女关系) 饥肠飢饿的肚子。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之三:“飢肠雷动寻常事,但误生臺两鹊来。” 陈毅 《忆江南·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飢肠响如鼓。” 飢饿的肚子。饥,通“ 飢 ”。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亦指饿着肚子。 宋 梅尧臣 《送苏子美》诗:“ 庐岳 趣最幽,饥肠看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