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王哲的《蓦山溪》 全文: 玉堂三老。 唯识王三操。 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 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车,依三教,永没沈三道。 须通三玉。 方见三清好。 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 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
参考注释唯识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舌、鼻、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楞严经》卷五:“我以諦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十》:“ 太虚 倒并不专讲佛事,常论世俗事情,而作陪之教员们,偏好问他佛法,什么‘唯识’呀,‘涅槃’哪。”参阅《成唯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