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邓肃的《再次韵谢之》 全文: 昌黎论佛骨,南行气亦壮。 卖书请镂玉,却起北归望。 香山最风流,诗酒事夷旷。 那知闻琵琶,泪溅九江浪。 此身苦海中,风波随荡漾。 妄见分南北,无乃眼中障。 嗟我果何人,楚狂本天放。 外物不须论,有身今已长。 斥归水云乡,日醉莲花酿。 茗饮过陆羽,禅悦得文畅。 安此更何求,万里脱毡帐。 死生则置之,北邙岂俱瘴。 使君怜我愚,了无逐客怆。 谓我耕白云,不独齐眉饷。 诗来觅欢处,光芒不可仰。 欲醉桃李春,那忧贝锦谤。 赤脚敢云无,社舞非时尚。 侯门列蛾眉,一见吾其傥。 抛砖此当先,积薪君在上。 更为李与苏,两家按新唱。
名句书法欣赏 欲醉桃李春,那忧贝锦谤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贝锦(1).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贝锦,锦文也。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李德裕 《斑竹管赋》:“始裁截以成管,因天资而具美;疑贝锦之濯波,似餘霞之散綺。” 清 顾汧 《桃源赋》:“若贝锦之澄鲜,而濯色於江渚。” (2).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朱熹 集传:“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贝锦,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周书·宇文测传》:“ 太祖 怒曰:‘ 测 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 明 李开先 《事定公评后序》:“贝锦百端,谗舌千丈,始之者一线,而引之者滔天。”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交章飞文,变乱黑白,诬攻新政,贝锦如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