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旷览台作歌》 全文: 每登旷览台,无不作歌酬。 兹来作歌歌何事,乃因卫辉一带连遭旱而忧。 他处二三寸则已接润,彼因亢久赤地千里袤。 他处四五六寸可即称透,彼惟一二寸被终非优。 以此日夜虑民窘,缓征加赈乃至今岁正供胥免收。 此台旷览足以骋远眸,南望弗见彼民沟壑流,虽云弗见心系悠。 亦幸弗见耳,设见吾民困苦状,食将不能下咽增惄愁。
参考注释他处别处。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唐 薛能 《望蜀亭》诗:“前轩一望无他处,从此 西川 只在心。”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上海 学校,亦不复有干净土;尚当向他处一打听也。” 一二(1) 一两个;少数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2) 一点点,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数;一两个 邀请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