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度正的《次韵安抚侍郎劝耕喜雨之什》 全文:田家何所乐,所乐日未曛。
 男耕而禾稼,女桑而襦裙。
 面垢落塈涂,目眩湿薪熏。
 妇子馌南亩,诗人尝云云。
 使车出东郊,好雨清尘氛。
 会集诸父老,申之以俭勤。
 父老歌且舞,未饮意已醺。
 峨峨欲倾欹,眊眊耸听闻。
 扶携雨阶上,潋滟泛十分。
 丁宁付训词,归诏尔仍云。
 或笑言唯唯,或喜气氲氲。
 俯首侧玄冠,骈肩望朱幩。
 通宵好膏泽,绿波涨河濆。
 轻风扇微和,草木亦欣欣。
 正也何其幸,连年与礼文。
 念昔在农亩,备尝辛与荤。
 朅来充邑官,簿书困纷纷。
 书生适我愿,端赖贤使君。
 人苟得所依,何畏乎织纹。
 感知无以报,茅塞当深耘。
 
 名句书法欣赏 感知无以报,茅塞当深耘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感知 哲学名词。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无以 即“无已”,不停止,不得已 无已人,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茅塞《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閒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峡南下,第茅塞无径,遂随道西北上。”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仲信 寓 越 之 萧寺 ……时一相过,未尝不剧谈终日,有补于茅塞为多。”《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玄德 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 备 如拨云雾而覩青天。’” 清  李渔 《蜃中楼·述异》:“吾兄真解人也,小弟胸中茅塞,不觉顿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像使 道静 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