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曾瑞的《【双调】蝶恋花_闺怨夜月楼》 全文: 闺怨。 夜月楼头横玉管,雾帐云屏,常恨春霄短。 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旧衣服陡恁宽,好茶饭减多半。 添盐添醋人撺断,刚捱了少半碗。 似这般,我怎谩,招处女邻姬相玩。 云堆髻盘,钗横凤冠,这憔悴除他来缓。 我怎观,樵爨。 残荷飐荒凉池畔,衰柳拂斜阳楼观。 秋草比人情一般,妆点就闲愁一段。 闷如何,倒断,音尘杳归期难算。 断久恋花衢妓馆,想难忘娇艳浓欢。 恨题班姬素纨,笔书乏蒙氏毫端。 鸾肠断,翠槃,恨无个地缝钻。 一会没乱,一会心酸,都撮来眉上攒。 无甚病痯,钏松冰腕,腹中愁堆垛满。 顿不开眉上连环贯,续不上腹内柔肠断。 凄惶业债,风流婿魂梦中少团圆。 淹渐病昼夜家厮缠缴,相思鬼行坐里常陪伴。 暮寒生灯渐昏,微雨歇云初判。 添愁衅端,风引漏声来,月移花影去,物感愁心乱。 强解开闷套头,硬剁断愁羁绊,先擗掠凄凉两般。 怀抱的枕儿温,香熏的被儿暖。
参考注释衅端 争端;事端 彼无间隙,而自启衅端,就使克之,后患愈重。——《新编五代史平话》 漏声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移花移植花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花种竹,叠石疏泉。” 愁心(1).心里忧愁。《墨子·所染》:“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 (2).忧愁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明发动愁心,闺中起长嘆。” 宋 汪元量 《莺啼序·重过金陵》词:“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明 金絅 《踏莎行》词:“翠竹檐前,碧蕉丛里,秋声鬭合愁心碎。” 姚雪垠 《言志篇》:“雄关屡战愁心少,苦战时经快意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