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仇远的《送虞师宪赴延平书院山长》 全文:我师文靖公,一传子朱子。
 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
 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
 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
 君往坐臯比,文行成粹美。
 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
 讶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
 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
 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
 予友有黄功,昔分教於此。
 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
 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
 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
 
 参考注释来何暮本为 东汉  蜀郡 百姓对太守 廉范 的颂辞,后用为赞扬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详“ 来暮 ”。 衿佩指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綬。” 明  李东阳 《拟进<宪宗纯皇帝实录>表》:“衿佩三千,听桥门之警蹕;豆籩十二,增 闕里 之褒崇。” 倒屣亦作“ 倒屧 ”。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 邕 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 曰:‘此 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 屧 ”。 元  任昱 《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壚,毋劳倒屣,便可投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2).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西京杂记》卷二:“ 衡 邑人有言《诗》者, 衡 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