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洪刍的《藏之和予虾蟆短调再作之因以策事》 全文:虾蟆何为者,痱磊盎于背。
 人言怀土虫,弃去俄复在。
 昔有系青缯,酉阳志其怪。
 尝观三物图,副以蝍蛆带。
 相持莫先动,含毒相屠脍。
 端欲兄龟龙,未肯弟孔翠。
 俳语解人颐,子阳妄尊大。
 慎勿离窟穴,旁午元五辈。
 东行犯日忌,束缚非其罪。
 倘有切玉刀,甘心脂鼎鼐。
 平生不下箸,实惮背脊疥。
 何必食马肝,前修有明戒。
 愿君勿嘲诮,微命其可贷。
 
 参考注释切玉刀(1).宝刀名。即昆吾刀。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 昆吾氏 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玉如臈。” 宋  陆游 《忆山南》诗之二:“打球骏马千金买,切玉名刀万里来。” (2).喻利器。 金  元好问 《赠嵩山侍者学诗》诗:“诗为禪客添花锦,禪为诗家切玉刀。” 甘心(1) 情愿 他是甘心受罚的 初,武帝感 张骞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汉书·西域传》 (2) 满意;满足 不达目的绝不甘心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鼎鼐(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唐  苏颋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