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断除三障及三业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敦煌曲子的《十二时·其三·劝凡夫十二首》 全文: 参考注释断除彻底铲除;彻底消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浅近之剂,固可笑。然日进一盃,固无反误。虽未保断除根本,似有近效。”《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赵朴初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 三障佛教语。指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此为求解脱的三大障碍。《大智度论》卷五:“三障中,业力最大故,积集诸业,乃至百千万劫中,不失、不烧、不坏,与果报时不亡。” 三业(1).佛教语。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浄。” 宋 黄庭坚 《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 (2).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