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萧辟的《留题曹娥庙》 全文: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参考注释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