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蛇子蛇孙长鳞鬣,乌龙幻出万苍龙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郑獬的《乌龙老栽松既以诗三首》 全文: 参考注释蛇子蛇孙比喻盘曲似小蛇的松枝。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 洪厓 饭。” 鳞鬣(1).指龙的鳞片和鬣毛。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鳞鬣中怒张,风雨昼晦昧。”亦指鱼的鳞片和背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黄雀鱼》:“海人譟而惊之,化者十五,鳞鬣不开者不全化矣。” 清 李元 《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圆,大口大目,细鳞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鳞鬣皆圆,黄质黑章。” (2).代称龙。 宋 欧阳修 《和出省》:“共向丹墀侍临选,莫惊鳞鬣化风雷。” (3).代称鱼。 五代 齐己 《池上感兴》诗:“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艺语·诸家画品》:“有 官*能 者, 香山 千户小旗,生有巧思,欲与 林良 抗衡,所画鳞鬣亦精絶。” (4).代称松树。鳞喻松树皮,鬣喻松针。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鳞鬣如有声,飢蛟对相语。” 乌龙(1).黑龙。 清 袁枚 《新齐谐·风水客》:“公面纯黑,颈以下白如雪,相传乌龙转世。官至大学士。” (2).犬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 会稽 句章 民 张然 ,滞役在都……养一狗,甚快,名曰乌龙。” (3).泛指犬。 唐 李商隐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诗:“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宋 柳永 《玉楼春》词之五:“乌龙未睡定惊猜,鸚鵡能言防漏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或云为物苟且,故谓之狗……俗又讳之,以龙呼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4).指马。 元 杨维桢 《昭君曲》:“将军 汉 家高筑坛,身骑乌龙虎豹颜。” (5).指 浙江省 建德县 的 乌龙山 。 宋 陆游 《乌龙雪》诗:“ 乌龙 如真龙,妥尾卧江磧。” 苍龙(1) (2)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 (3) 太岁星,古时以为凶神,今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