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李郢的《茶山贡焙歌》 全文: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 万人争啖春山摧,驿骑鞭声砉流电。 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 到时须及清明宴,吾君可谓纳谏君。 谏官不谏何由闻,九重城里虽玉食。 天涯吏役长纷纷,使君忧民惨容色。 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 嫩绿鲜芳出何力,山中有酒亦有歌。 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 金丝宴馔随经过,使君是日忧思多。 客亦无言征绮罗,殷勤绕焙复长叹。 官府例成期如何!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参考注释到时(1).到达之时。 唐 白居易 《和韦庶子<远访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诗:“到时常晚归时早,笑乐三分校一分。” (2).到那时候。 唐 于鹄 《送唐中丞入道》诗:“到时漫髮春泉里,犹梦红楼簫鼓声。” (3).到了预定时间。如:到时不候。 清明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可谓(1) 可以说是;可以称为 (2) 何为 管仲得行其知于国,国可谓乱乎?——《管子》 纳谏(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清史稿·高宗纪》:“ 锦县 生员 金从善 ,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 (2).向君主进谏。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 吉 遂 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