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道冲的《观音大士赞》 全文: 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非物以眼听,六根互为用。 当其互用时,根境不相杂。 譬如帝珠网,交光相融摄。 即此融摄相,各各住自位。 以此三昧力,普施于一切。 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 眼处若闻声,耳处得解脱。 共证十方空,同名观自在。 我作如是赞,定招妄语罪。 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 画者既是妄,此相非真实。 于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 应作如是观,是真法供养。
名句书法欣赏 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不离(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声色(1)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出声 发出声响 这孩子真乖,坐在那里一点不出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