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岸侧池中色相映,木芙蓉及水芙蕖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邹一桂花鸟册·其八·芙蓉鱼虎》 全文: 参考注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晋书·乐志上》:“黄者,阴阳之中色者。”《宋史·隐逸传下·郭雍》:“黄,中色也,色之至美也。” 相映互相映衬。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 宋 刘敞 《睡起》诗:“水木淡相映,庭户清无喧。” 宋 王安石 《赠吴显道》诗:“朱颜日夜不如故,深感杏花相映红。” 木芙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掌状,秋季开白或淡红色花,结蒴果,有毛。栽培供观赏,插条即活。俗称芙蓉或芙蓉花。又称木莲。或称地芙蓉,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花叶可入药。 唐 韩愈 《木芙蓉》诗:“艳色寧相妬?嘉名偶自同。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朱熹 考异:“此诗言荷花与木芙蓉生不同处,而色皆美,名又同,故以採江、搴木二事相对,言其生处。” 宋 沉晦 《小重山》词:“湖上秋来莲荡空。年华都付与,木芙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芙蓉》。 芙蕖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