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史尧弼的《同冯蓬州当可游中岩分韵得林字》 全文: 羲和转日毂,北陆鞭穷阴。 天地不自持,年老去如骎。 卉木浩萎垂,江山动萧森。 变化故不干,乐哉此幽寻。 蓬州老摩诘,玉齿锵璆琳。 相携亦忘言,一笑孤云岑。 至人鹫峰来,分坐兹岩深。 摄衣请从之,宛如在中林。 聊欲荐清供,无物致所歆。 端有白月轮,炯然碧潭心。 赏会讵偶然,夙昔谅合簪。 别去莫惨恻,渠无去来今。 当有羲黄人,尝识太古音。
名句书法欣赏 相携亦忘言,一笑孤云岑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相携亦作“相擕”。互相搀扶;相伴。《东观汉记·邓禹传》:“ 禹 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宋 苏轼 《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採蕋的游蜂,两两相携;弄巧的黄鸝,双双作对。”《儒林外史》第八回:“当下会了帐,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 见“ 相携 ”。 忘言(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云岑云雾缭绕的山峰。高山。 晋 陶潜 《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 唐 杜甫 《过津口》诗:“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元 张雨 《八声甘州·舟次垂虹寄玄洲许道民》词:“渺云岑天末,烟江雨外,犹认芳华。” |